教育部发防骗提示:高招录取和电信诈骗要提防

2018-07-10 10:18 人阅读 来源:未知

 2018年高考已经结束了,此时至新生入学前,电信诈骗、网络诈骗等案件将进入多发期。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,不法分子的手段不断翻新,一些招生诈骗披上信息化外衣后又卷土重来。这些诈骗分子常用的伎俩,考生和家长们一定要认真看看,谨防被骗!

教育部发防骗提示

1 、提前录取莫轻信 官网查看最保险

 案例介绍:小王收到自称某大学招生办的电话,称因艺术类院校提前招生,小王的录取状态为"自由可投",如果想被学校录取,需提前交纳学费,否则有退档无法录取的风险,小王向对方付了8000元。

防范提醒:提前批次录取主要针对军事、国防、艺术类院校考生,录取工作全部实行异地远程网上录取,由专门的计算机系统按志愿和投档规则投档,不受任何人为因素影响。对于收到的任何以招生为由的电话短信,不要相信。考生可通过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录取信息,切不可“病急乱投医”,以免上当受骗。

2、内部指标空虚有 军校招生标准同

案例介绍:小刘一心想报考军校成为国防生,可分数还差一点,正当他沮丧时,他收到自称为某军校招生办主任的电话,称学校有"内部招生指标",如果小刘想上军校,得先交保证金,为打消小刘顾虑,对方还通过QQ给小刘看了学校的招生公文,小刘深信不疑,当即交付保证金5000元。

防范提醒:军校招生与其他地方高校招生一样,有严格的程序和规定。军校招生没有"内部招生名额"的说法,军队和武警部队不允许任何个人私自携带招生公文,招生过程也不存在向考生或家长展示公文这一环节。缴费是诈骗的最终目的,考生及家长不要上当受骗。

3、 分数公布尘埃定 修改成绩上了当

案例介绍:何女士的女儿中考成绩比预期差了 20 多分,一心想让女儿上好学校的她收到短信称可以修改中考成绩,何女士随即加了对方QQ号与其联系,通过支付宝转了1200元钱作为修改成绩的费用,又转了1000元钱作为保密金给对方。

防范提醒:成绩一旦公布即尘埃落定,对自己成绩有异议的考生可以通过官方渠道复查试卷,但直接修改成绩肯定是天方夜谭。不法分子抓住考生求学心切的心理设局诈骗,切勿上当。

4 、高等教育形式多 火眼金睛分类别

案例介绍:小黄高考时没有发挥好,妈妈姚女士在网上看到可以交钱直接上大学的消息,主动与对方联系,交了12000元录取费,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才发现,对方根本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本科,而是成人教育的学历。

防范提醒: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多样,网络教育、成人教育、自学考试也是高等教育的形式,但跟普通高等教育有所不同,入学门槛相对较低。骗子最容易在这个问题上打"擦边球",考生和家长拿到录取通知书后,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进行录取信息比照验证,对招生高校的办学类型进行确认,避免上当受骗。

教育部发防骗提示

5、 高招会应接不暇 分不清你就被骗

案例介绍:陈同学高考完后,参加了大大小小很多场高招会,但对于录取环节和步骤还一知半解,他在某网站咨询"网上专家",告知要交纳800元咨询费,小陈为了听"名师"的一对一辅导,把钱转账给对方。

防范提醒:考生参加志愿填报指导咨询活动一定要认清主办机构,学校会有专门的通知,考生及家长要按照学校的通知前往。对于社会举办的收费性质的志愿填报咨询辅导活动要提高警惕,所有的高考政策及信息一定要以官方公布为准。

6、 出国留学需防范 漂洋过海也被骗

案例介绍:赵先生准备让儿子出国留学,为了不通过留学机构交付高额中介费,赵先生托熟人为自己的儿子申请国外大学,办理出国留学手续,支付其劳务费1000元后,找不到对方,发现被骗。

防范提醒:现在越来越多的高中生选择出国留学,如果选择个人申请,要和国外大学实时保持联系,如果选择留学机构,要选择规模较大、证照齐全、市场信誉好、经营状态佳的留学中介,在缴纳中介费用时一定要谨慎,看清合同,不要被机构所谓的优惠折扣"冲昏头脑"。

7 、培训补课要分清 实地查看最重要

案例介绍:唐女士收到女儿娜娜老师的QQ,称可让其女儿报名上大学的学前培训班。唐女士通过向对方转账1200 元,后电话联系女儿老师,称QQ被盗并未发送此信息,才发觉被骗。

防范提醒:高考并不是学习的起点,而是有一个新的开始。不少学生家长会为家中的准大学生提前准备,考生一定要选择合格规范的培训机构,如果招生广告打着与名校合办的名义,家长要主动证实培训班的资质,最好实地查看了解,要保证教学质量,不花冤枉钱。

8 、助学金正规申请 防骗信息别外泄

案例介绍:小金家中生活困难,但他学习优异,考取了理想的大学,打算通过助学金和勤工俭学交齐四年学费。他收到自称录取高校学生处的负责人的电话,称了解小金的家庭情况,可以为其申请助学金,但要先交500元的报名费,小金信以为真,到了学校后才发现根本没有这回事。

防范提醒:当接到自称教育、财政等部门工作人员的电话,要发放"国家助学金"、"返还义务教育费"、"助学扶助款"等时,考生及家长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求证。不要随意透露家人姓名、电话、职业等相关信息,坚持做到不透露、不相信、不理睬。



延伸阅读:

  • 高招诈骗花样翻新教育部发防骗提示
  • 上一篇:女生求职陷整容贷骗局 警方:公司和医院五五分成 下一篇:大学生创业遇“套路贷” 借5499元只拿到3000元

    关于我们| 业务介绍| 加入我们| 帮助中心| 网站地图| 意见反馈 >>

    Copyright ©2004-2016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