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者卧底美国高中 揭露精英教育骗局

2019-02-05 16:19 人阅读 来源:未知

 原标题:《记者卧底美国高中,揭露精英教育骗局:4小时睡眠,4杯咖啡,4.0GPA》

 
临近洛杉矶的小城喜瑞都,有一所闻名全球的公立中学——惠特尼中学。它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到喜瑞都安家落户,只为让孩子入读该校。它的毕业生,纷纷被哈佛、耶鲁等名校录取。
 
根据U.S.News 2018最新排名,惠特尼高中位列加州第1,全美排名第33,在全国最好STEM高中里排名第12。
 
惠特尼高中,位于加州喜瑞都市(Cerritos)
惠特尼高中,位于加州喜瑞都市(Cerritos)
 
在私立中学大行其道的美国,一所公立中学究竟是如何取得成功的呢?曾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记者爱德华·休姆斯,“卧底”惠特尼高中一年后,在书中《美国最好的中学是怎样的》(School of Dreams)给出了答案。
 
惠特尼高中的魔鬼数字——4
 
开篇第一章,休姆斯用了这样的一句话作为标题:惠特尼中学的魔鬼数字——4。即4小时睡眠,4杯拿铁咖啡,4.0的GPA成绩。
 
这句话说的不是中国的高三生,而是惠特尼高中的学生日常:为了拿到最高的GPA成绩4.0,惠特尼高中的学生们一天只睡4个小时,每天灌下4杯咖啡,保证自己可以精神充沛进行学习。
 
美国的中学早晨8点上课,下午3点放学。似乎学业并不繁重。然而很多学生每天凌晨1、2点睡下,早上6、7点醒来,一天只睡4、5个小时,一点没比国内高三考生轻松。
 
有人曾测算过,惠特尼高中的学生一年要背112磅的课本,约等于102斤。这与印象中的美国教育大相径庭。美国学生为了申请大学,同样需要“头悬梁、锥刺股”。
 
Kosha就是这样一个例子:
 
作为惠特尼高中的模范学生和风云人物,Kosha是人人艳羡的啦啦队长,她的课表同课外活动一样,被安排得满满当当。
 
Kosha每天写作业的时间不算长,和大部分学生一样,4个小时就能完成基础的作业。不过,为了考上好的大学,她还需要花费额外的精力进行大量阅读和分析性写作,以此完成报告和研究类的作业。
 
美国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能力,强调独立与批判思维。所以很多时候老师都不会为学生提前设定好条框,而是让学生自由发挥。为了完成作业,学生要自己泡图书馆查阅大量资料,形成自成逻辑的独特见地。为此,Kosha每天必须保持至少80页的阅读量。这些学术类内容深刻难懂,若要完全弄明白这些,每天还要额外花费5-6个小时进行资料查阅。
 
在高中最后一年里,除了原有的8门课外,Kosha还选修了5门AP课程(Advanced Placement class,简称AP),包括经济学、西班牙语、英国文学、物理、高等微积分。这些课业量,相当于美国大学整整一学年的学习内容。而Kosha却要挤在不到一个学期的时间里完成。
 
要想充分了解Kosha的一天,在每天5小时的学校课程之外,还要加上2个小时的啦啦队训练、1小时的历史课助教工作、学生会策划、模拟联合国的活动、课外及周末补习班、大学申请准备,以及她对“加州高中小姐”比赛的积极参与。每天,Kosha在完成课余活动后会在6点左右回家,简餐一顿后,又会重新投入到学习中,直至凌晨。
 
像Kosha这样的学生,在惠特尼中学还有不少。韩裔女孩珍(Jane)称,她除了每天的学习,还要练习小提琴,参加奥林匹克科学竞赛和各种辩论赛。
 
休姆斯在书中表示,惠特尼中学的成功模式是可以复制的。他说:“学校……应该学会信任并接纳每一名学生,帮助他们找准自己今后的目标,并燃起学习的热情。”
 
美国教育背后竞争愈发激烈
 
根据The College Board(美国大学理事会)2018年发布的的SAT考试官方报告,近年来各项标化成绩高分段的学生比例明显增加。2018年申请者中,2018届毕业生一共有超过210万考生参加 SAT 考试,其中1400+ 的考生占比7%,共有14.5万考生。
 
当标化成绩普遍走高,申请者们无法靠此分出胜负时,课外活动成为竞争的又一个战场。他们把大量时间投入课外活动,寻找自己“与众不同的亮点”。
 
眼见惠特尼中学的学生个个鸭梨山大,休姆斯忍不住劝学生放轻松,不妨把申请过程当作一件趣事。然而却遭到了学生的无情吐槽:“你还不如叫我们把鞋子脱了,光脚走在碎玻璃上,好好享受一下乐趣!”
 
这种焦虑症,在学科成绩顶尖的校园尤其严重。尽管惠特尼高中作为加州排名第一的学校,成绩表现在全国已经数一数二,但学生们每日念叨的都是:“要是进不了哈佛、耶鲁、麻省理工,我这辈子就完了。”
 
他们进取心超强的父母同样心比天高:“要是你们进不了哈佛、耶鲁、麻省理工,我们哪有脸见亲朋好友?!”
 
在美国,新一代的年轻人成就高,压力也大。他们的绝望并不是因为哪一科成绩不及格,而是因为自己没有拿到A;他们拼命学好课业,一个劲儿参加课外活动,不是兴趣使然,而是为了让自己的简历更加“闪闪惹人爱”。
 
全美有将近6000所大学,几乎可以做到“全民上大学”。但是,如果不是名校毕业,未来的出路依然会困难重重。学生的信箱里收到的是厚厚的、塞着新生手册的“哈佛欢迎您”的信封,还是“亲爱的申请人,我们很遗憾……”的薄薄一张纸?
 
这厚与薄,浓缩的就是美国学生六年的努力。
 
美国的教育具有高度的包容性,但正因如此,才让背后的竞争愈发激烈:
 
当年,“虎妈”蔡美儿以其高压教育手段在美国“一战成名”,引来无数人的批判。甚至有人当场预言:在这种“折磨”下,你的女儿们迟早会出现心理问题,你的教育会一败涂地。
 
多年过去,当媒体再次聚焦虎妈一家时发现:她的大女儿从哈佛毕业后,继续攻读耶鲁法学硕士,同时加入美国陆军;小女儿则即将从哈佛大学艺术历史系毕业,平均GPA达到3.9。今年3月,纽约邮报专门报道了小女儿Lulu现在的情况,标题是:我是“虎妈”养大的,她的方法是成功的。
 
如果说,中国的教育是告诉考生:你必须努力学习,考个好成绩,才有可能改变命运实现理想;那美国的教育则是告诉考生,你可以不努力,你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过好这一生。但如果你想实现阶级跨越,就要自己去探寻,并证明自己是有资格的。
 
这就好比给考生一张没有标准答案的试卷,却告诉考生:你必须接近满分,才有可能通过测验。去“标准化”的选拔方式,可能比标准化更加严苛。


延伸阅读:

上一篇:线上培训兴起,“减负”还是“增负” 下一篇:警惕课外辅导班的色狼老师 父母可以做点啥?

关于我们| 业务介绍| 加入我们| 帮助中心| 网站地图| 意见反馈 >>

Copyright ©2004-2016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