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原标题:建绿色海绵系统,北京城市副中心通济路以东配套设施有序提升)
城市副中心建设紧锣密鼓推进,通济路以东的配套发展区基础设施正在有序提升。昨天(2日)记者从北控下属北京市政总院了解到,通济路以东片区的市政道路设计建设颇具亮点,不光建设绿色海绵系统,还将拓宽部分路段人行道,采用新材料尝试路面降噪。
北京城市副中心通济路以东配套设施有序提升
资料图 图为城市副中心 特约摄影 马文晓
从位置看,通济路以东片区位于行政办公区东侧,片区内分布着职工周转房、北京学校、人民大学通州校区、大营村等,是市级行政中心迁入城市副中心后职工及家属生活的重要保障区。正在建设的北京学校,紧临大营村职工周转房,建成后也将服务于周边区域学生就近入学。
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通过绿化带隔开,两旁乔木形成完整林荫,与城市副中心道路风格一致,通济路以东片区的道路也将营造出一种令人愉悦的慢行出行体验。
除了道路绿化率高,吸水、蓄水、渗水、净水,近年来大力推进的绿色海绵系统,也在这里得到充分展现。道路两侧绿地都设计出生态草沟,一旦遇上暴雨天气,路面径流能快速汇集和下渗。而且借助生态草沟,雨水还能汇集到周边的雨水花园,通过大面积的雨水收集,这就相当于一个个临时蓄水池,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管网的排水压力。
“为给北京学校未来投用提供更好的配套,周边市政道路设计建设时,采用了多项新技术、新材料。”北京市政总院道路交通二院副院长陈瓯介绍,传统城市道路硬化,面临的一个难题是沥青透水性差,雨水下渗难,只能靠路边的雨水口和管线收集再排走。在北京学校北侧的大营东街双侧非机动车道上,在道路材料上进行一些创新,具体说就是采用开级配沥青混凝土。
开级配沥青是什么概念?陈瓯解释,这种沥青上有很多细小的孔洞,雨水下渗率比常规沥青有明显提高。使用这种材料,部分雨水就可通过孔洞流入沥青下层,遇上小雨或小一点的中雨,通过下渗后,道路表面基本不会有流水。
开级配沥青铺成的路面,还有一定的降噪效果。陈瓯解释,轮胎噪音可通过孔洞吸音,其原理与剧院、录音室的多孔洞墙壁吸附噪音是一样的。再配合绿化植物降噪,将为周边营造出尽可能安静的环境。
一般的市政道路多采取对称设计,而该片区的畅和东路、大营东街,采取的是偏断面设计。这主要是由于两条道路一侧是学校,另一侧为住宅,考虑到学校一侧接送学生的家长会多一些,因此人行道进行适当加宽。具体说,学校一侧的人行道大约为6米至7米,比另外一侧加宽约1.5米至2.5米。畅和东路还结合学校大门处港湾式落客区,形成了校园西大门一定空间尺度的家长等候区。
来源:北京日报 记者 孙杰
延伸阅读: